第338章 右侍郎之位,可有想法?(1 / 2)

对面永嘉皇帝嫌弃的眼神,李想那叫一个气啊。

不过,魏老太监在一旁虎视眈眈,显然早就盯上自己了。

他的字,确实也不咋地,于是只能吟道:

寒林无静树,云开有新晴

雪夜书千卷,花时酒一瓢。

永嘉皇帝提起笔,唰唰唰,龙飞凤舞的将李想的诗词,提在画作上。

不得不说,光是这一笔字,就比李想要好很多。

诗词一出来,杨尚书、刘东阳,祭酒大人,就围了过来。

三人,看着诗词,纷纷揣摩起来。

随后,不住的点头。

杨尚书朝着永嘉皇帝说道:“陛下,臣没有意见了。”

永嘉皇帝闻言,满意的笑着,然后看向,其他两人。

刘东阳和祭酒同时开口道:“臣也没有意见。”

啥玩意,就没有意见?

李想被几人的动作,弄的一脸懵。

永嘉皇帝却是说道:“既然,尔等都没意见,那就这么定了。”

三人连忙躬身朝着永嘉皇帝行礼,而后退了出去。

等三人退出亭子,永嘉皇帝,这才转过头来,朝着李想说道:“朕打算让你担任会试同考,有朝臣不同意,刚才便是一场考验。”

李想不由一愣,反应过来,这才说道:“陛下,臣才疏学浅,当初臣的探花之位,还是作弊......不是,是陛下的恩典,此时当任同考,是不是太过儿戏了?”

永嘉皇帝顿时一瞪眼,“朕让你去当任同考,又不是让你去当老夫子。”

李想顿时不敢作声了。

永嘉皇帝看了他一眼,这才继续说道:“朕将你从户部郎中之位下来,便是想让你参与科举之事,这些年,寒门出仕的机会,越来越小了,你可明白?”

李想一听就明白了,永嘉皇帝这是要大力扶持寒门子弟了。

这种想法,倒是和大唐的李二陛下如出一辙。

只不过寒门难出仕子,这不是说,舞弊裙带关系,而是因为世家大族,他们的藏书和传承,注定了他们比寒门出身的人,起点要高很多。

这一点,不是换个考官就能改变的。

李想对永嘉皇帝说出了自己的想法。⑧ZW.??m

谁知道,永嘉皇帝竟然笑道:“我让你担任同考一职,又不是让你从里面找出谁是寒门,谁是世家。”

李想不由好奇问道:“那陛下,让我当任同考,是何意?”

永嘉皇帝见他,还是没有理解自己的意思,朝着魏老太监摆了摆手。

魏老太监解释道:“陛下让你担任同考,只是给你个台阶而已,只有参与过科举的官员,才能入职国子监。”

“国子监?”

李想不由更是诧异。

永嘉皇帝咳嗽一声说道:“我大乾的百姓有万万,却是人才凋敝,读书人还是太少,”

“朕想在全国建立官学,让那些想读书,却读不起书的孩子,读书明理,为我大乾的基石添砖加瓦。”

“这件事情,朕需要一个信得过的人去办。”

听到永嘉皇帝的话,李想顿时目瞪口呆。

有那么一瞬间,永嘉皇帝在他心目中的形象,竟然高大了起来。

他也没想到,永嘉皇帝的眼光竟然看的这么远。

有句话怎么说来的?

教育是发展的基石!

这种利国利民的事情,李想无法拒绝,也拒绝不了。

“臣遵旨!”

见李想答应下来,永嘉皇帝很是高兴,“如今钱庄不缺银子,办学之事,你尽快拟个章程上来,会试过后就去国子监上任。”

李想闻言,不由提醒道:“陛下,办官学,需要的银子可不少。”

永嘉皇帝嘿嘿一笑,“朕的钱庄,现在不缺银子。”

李想不由表情一滞,这苟皇帝,有了钱庄这台吞金机器,那是什么都敢做啊。

不过也好,至少永嘉皇帝有了钱,没有大兴土木,而是发展教育。

这么看来,也算是个好皇帝。

事情谈完,永嘉皇帝原形毕露,一脚将李想踹了出来。

李想咬牙切齿,匆匆跑出皇宫,这才长长的舒了口气。

对于国子监任职之事,李想倒是不排斥,利国利民嘛,这种事情他还是乐意干的。

想通这点,李想一路心情大好,回到户部。

户部如今有的是钱,那些衙门也不来堵门了。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